起名字为何要五行中和?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就信奉中和之道,这不仅是指五行学术上所讲的中和,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提倡中和之道,老早便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大众思想观念。以五行学术来起名字开创于周秦时期。一直延续到宋代,以五行学术给人或事物命名更为盛行,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定家族之辈分。
思想理念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社会的人文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认知观念打上烙印。而人的思想观念则是与自然、社会的认知紧密相关的。在五行学中,强则可制弱,如木克土,实则胜虚,如土克水,阴则灭阳,如水克火,烈则胜刚,如火克金,坚则制柔,如金克木。五行之间相互生克转化,顺则相生,逆则相克,五行相生相克,如人间事物变化多端。
今天所讲的阴阳五行学术,是我国古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及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大千世界是由物质所组成的,而物质世界则是在阴阳二气的催动作用下所孳生、发展、变化。。。并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这大千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制约,处于相互间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当时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非凡而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的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等,指导着临床医学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传统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