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取象姓名学概述
《易经》——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部神奇著作,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共同组成,在中国流传发展的年代深之久远,相传始于上古伏羲时代,现代的易经版本乃是由文王作辞,周公成爻辞,孔子著十翼而归集大成。
我国最早使用易卦法是在当时的穴居时代,游牧民族再日常生活中所发展延伸出来的,当时称其为“连山易”。汉族人经过了几千年的迁徙流浪生活,最终在肥沃的黄河流域,创立起农业社会的文化,那是所用的易经占法称为“归藏”,目前连山和归藏都已失传甚久,当前所流传下来沿用的易经理论体系是在周朝逐步完善的,因此称之为“周易”。
易经的内容简单来讲就是八个卦,及由它所演变成的64卦,易经姓名学最精妙之所在,是由八八六十四卦延伸发展出来的姓名学,称之为易象姓名学,其最为符合中国传统的术数学体系智能演变。而卦是由爻所堆积组成的,分为阴爻和阳爻,阳爻以“一横”表示,阴爻则以一条“断横”表示。阴阳的复杂变化,就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宇宙世界,一卦有三个爻,一阴一阳,共形成八种组合(八卦),再把两个卦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成为“复卦”。八卦配合八宫,共成为64卦。